108課綱專區

:::

「跟著韋伯去打獵」–用AI做的音樂漫畫

設計理念

一、教學方案設計背景與動機
本教案以韋伯的歌劇《魔彈射手》為核心,旨在介紹德國狩獵文化與德式歌劇的傳統特色。透過歌劇中的〈獵人合唱〉,讓學生了解作曲家如何運用「獵號」這一法國號的前身作為音樂元素,感受音樂結構與狩獵氛圍,並引導學生揣摩獵人的角色,融入其中進行詮釋演唱。本教學方案的動機是希望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激發對演唱的興趣,並且藉此練習更多的歌唱技巧,達成「唱之有物」的學習目標。
二、主題的重要性
此教案以音樂與文化結合,從歌劇《魔彈射手》中的〈獵人合唱〉切入,不僅讓學生學習演唱技術,更重視對作品文化背景的理解。德國狩獵文化與獵號風格的介紹有助於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識,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歌劇的音樂內涵。
三、學習目標和教材選用與設計教學活動的關係
學習目標包括增進學生對歌劇的理解、提升演唱技巧以及透過數位科技創造跨領域的學習體驗。教材選用《魔彈射手》及其相關音樂片段,如〈獵人合唱〉,來展現歌劇中的獵號風格。教學活動設計則透過演唱、角色揣摩以及創意轉化,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音樂,並結合數位科技生成視覺作品,強化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
四、評量與回饋
評量方式將包括學生在〈獵人合唱〉中的演唱表現,重視其對樂曲結構和情感的表達。教師會透過即時反饋和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表現。此外,透過數位工具進行自我檢視,學生可根據錄音進行自我評估,促進自主學習。
五、數位科技輔助教學的應用與工具使用
教案強調數位科技的應用,設計了同步與非同步課程:同步課程減少講授時間,提升互動性;非同步課程則允許學生反覆練習。學生將使用微軟的「影像自動生成網站」,運用 AI 技術將音樂感受轉化為四格漫畫,翻轉以往音樂課傳統的圖像創作方式。科技的運用不僅促進學生的創意表達,也加強了他們對音樂的理解。
六、差異化學習策略
為了應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需求,教學活動設計了多層次的學習策略。例如,非同步學習讓學生可以按個人進度反覆練習,同步討論則鼓勵高階學生分享觀點,帶動全班互動與學習。此外,數位工具的使用讓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速度和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進一步促進差異化教學。
七、預期學生達成的學習成果
通過此教案,學生將能夠深入了解《魔彈射手》與德國狩獵文化,提升他們的演唱技巧與音樂詮釋能力。預期學生能夠將音樂感受轉化為創作作品,並有效運用數位科技工具表達出對音樂的理解。此外,合作與討論將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他們更有信心地進行音樂演出。


學習目標

※能與他人共同觀看《魔彈射手影音故事》,認識劇情及欣賞歌劇選段,討論當中的問題並用手機載具填寫表單。
※能認識獵號的發展與演奏特色,包含不同國家的獵號種類、吹奏方式、音域與音程特色等。
※能認識《獵人合唱》中的獵號風格要素,包含拍號、強弱、力度、運音法等,並用正確的發聲方式來詮釋。
※能根據《獵人合唱》中各段的力度與音樂感受編寫出四格漫畫的文字內容。
※能參與團隊合作,合力操作 Ipad 完成《獵人合唱狩獵之旅》中的曲式分析、演唱錄音、小組共創文字影音四格漫畫作品。


老師教學心得

1.《魔彈射手》是一個頗為龐大的主題,內容包含了歌劇本身的背景、作曲家與時代意義...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