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荷蘭藝術家霍夫曼風靡全球的作品黃色小鴨來台展出,霍夫曼的黃色小鴨作品的意義,是來自於小鴨巨大的尺寸在空間中所產生的違和感,繼而引導觀者在小鴨離開之後,對原本的公共空間產生新的感受。當時未在小鴨「巡迴」路線上的花蓮,遂在鯉魚潭創造了巨型紅面鴨,凸顯在地情感與俗民文化,紅面鴨既是源自黃色小鴨,牠的造形本身其實就注定受限於黃色小鴨所連結的想像。但黃色小鴨有其創作脈絡,換成紅面鴨作品可能原作所承載的意義就消失了。因此,巨大而突兀的紅面鴨和鯉魚潭,甚至和花蓮本身,無論就歷史文化或是公共空間的脈絡來看,是否存在真正的連結或僅只是個抽離脈絡的再製品?
本單元以霍夫曼的黃色小鴨作品欣賞,引導學生用批判思考的角度,辯證霍夫曼的黃色小鴨與花蓮紅面鴨的差別,透過多元討論與省思,探討紅面鴨的展現形式與花蓮地域文化的關聯性,讓學生在嘗試分析藝術的內容、觀念、意義、條件等因素後,與家鄉文化特質之關係進行系列對話與聚焦,最後能思辨紅面鴨對於花蓮人自我認同的價值與意義,冀以建立學生個人對於家鄉在地的主體意識。
一、學生能從透過欣賞藝術作品的表現形式,理解藝術家透過藝術作品呈現價值、理念的基本概念。
二、透過黃色小鴨、花蓮紅面鴨的表現形式討論,嘗試分析藝術作品的表現元素與條件,思考判斷如何界定藝術的價值與意義。
三、從批判思考的角度檢視花蓮紅面鴨與花蓮在地環境文化的關連性,透過小組辯論相互辯證,從而建構作品與在地文化應有的連結關係。
四、藉由對於在地文化的省思與辯證,重建個人對於花蓮文化與藝術關連的主體性意識,並發展相關藝術表現的構想與表現嘗試。
1. 基於之前藝術欣賞教學的對話練習,學生在比較願意陳述表達自己的想法,再透過嘗...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