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學主題的重要性:
本課程旨在探討視覺識別設計,結合臺南400活動中的本土文化與數位科技的應用,進而引導學生探索自身家鄉的文化特色。根據臺灣108藝術領域課綱,本課程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理解視覺藝術的基本元素,更是培養他們對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此課程符合當代教育強調的多元文化與本土意識,並結合了現代數位科技(如 AI 繪圖),以期增進學生對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理解,這對於未來的跨領域學習至關重要。此外,這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第4項「優質教育」和第11項「可持續城市和社區」呼應,致力於推動學生對於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關注。
2. 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導向:
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理由在於它能顯著提升他們對地方文化的認識與情感聯繫,幫助他們在視覺識別設計領域中找到創作的靈感來源。課程讓學生能夠從他們所處的文化中汲取素材,發展出個人化的視覺設計能力,這有助於他們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視覺藝術。這種能力不僅在學科領域內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文化素養提升也有極大幫助。AI 繪圖技術的導入,更賦予學生面對當代數位化世界的技能,使他們能夠更靈活地運用技術進行創作,培養他們在不斷變化的科技環境中的適應力和創新能力。
3. 本主題課程教案脈絡:
本教案以臺南400視覺識別系統為起點,逐步引導學生將目光轉向自己家鄉苗栗的文化探索。在文化脈絡中,學生將理解本土文化如何通過視覺設計得到體現和傳承。在教育脈絡中,課程結合了藝術教育與數位科技教育,推動跨領域知識的整合與應用。從學科脈絡看,本課程涵蓋了視覺藝術中的視覺識別設計,並延伸到數位繪圖技術的應用,讓學生在創作中體驗到從文化認知到技術應用的完整過程。課程脈絡則是通過階段性的活動設計,從探索文化到應用技術,再到最終的創作表現,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4. 教學困境引發的教學思考:
在實施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教學困境包括如何讓學生正確地使用 AI 技術進行創作,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區分 AI 產出的圖像是否正確。這引發了對如何平衡科技工具與學生創意之間的思考。在教學中,我們需要進一步設計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培養對科技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提供更多實踐機會,使他們在不斷嘗試中提升創作能力。此外,還需要反思如何在課程中引入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以便學生在創作時能有更加深刻的文化理解。這些思考將持續改進課程設計,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需技能,並在文化理解與技術應用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