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某完全中學國中部七年級學生,年齡介於 12 至 13 歲之間,男生 16 人、女生 15 人,共計 31 人。在上學期的表演藝術課程中,已經學習了表演藝術的定義與形式,並具備了基本的劇場表演能力。他們曾嘗試過創造性的舞蹈動作元素,並在期末以小組形式,運用動作元素,像是空間路徑、速度及位移動作,完成約 1 分鐘的呈現。該班級的班級氛圍良好,互動熱絡,學生對課程參與度和投入程度高,積極參與表演藝術課程。
每個人一生都在面對如何與情緒共處的議題,情緒的波動影響著生活的表現,懂得如何接納自己的情緒,並知道如何用恰當的、健康的方式表達情緒,是我們一直都在學習的課題。近期社會事件頻傳,「國中生割頸命案」、「中學生持刀攻擊事件」帶給教師、父母及學生們極大不安,事件中的青少年,因一時氣憤情緒高漲,一個不經思考的衝動行為,釀成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然而,這些社會事件讓我們意識到情緒教育至關重要。
本課程的教學對象為國中七年級學生,在此階段,他們正處於心理、生理皆有著巨大變化的青少年,同時處於身心發展、「尋求自我認可」的階段,情緒管理不當可能對他們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如何懂得面對情緒、抒發情緒成為這個階段很重要的課題。
本課程設計的動機及理念源自於創造性舞蹈融入於情緒教育之中,美國舞蹈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1894-1991)曾說:「The body says what words cannot.」(肢體足以傳遞語言無法表達的訊息)。舞蹈超越語言蹈出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創造性舞蹈不僅僅是肢體活動,更是一種情感表達和自我探索的工具,能夠幫助學生自由地抒發情感,並在課程活動中學會有效處理情緒。
課程設計將創造性舞蹈五大元素與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的五大面向—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技巧和負責任的決策,相互融合。
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認識自我,到觀察、同理他人,再到與他人合作,全面發展情緒管理和人際互動技巧能力,與 108 課綱強調的「自發、互動、共好」互相映照,希冀透過這八堂課程,提供學生一個安全、支持性的環境,讓他們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並學會有效地處理情緒,與情緒共處。
一、 學生透過探索創造性舞蹈元素,覺察自己在生活中面對情緒時的動作質地,並透過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表 1-IV-1、表 E-IV-1)
二、 學生能以同理心去覺察他人情緒,以雙人或多人的肢體動作探索與同儕合作溝通,達成良好的交流。(表 1-IV-2、表 E-IV-2)
三、 學生能溝通、傾聽、小組相互合作,保持正向,共同決定表演的內容,完成排練與表演,並接受和承擔表演的成果。(表 3-IV-1、表 P-IV-1)
歷經八堂課程,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也在這段教學的過程中被療癒了,因為在教學的同時,我...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