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題材說明:
阿達利《智慧之路:論迷宮》一書中所言,迷路從來就不等同於失敗。迷路也是退卻一步、到未預定的目的地走一遭、發現自我的一次機會。人們甚至必須甘願誤入歧途,樂意迷失方向,不把穿越迷宮當作一場戰勝,而是當作一次獵奇和期待。在迷宮內浸淫時間,花費時間,一切都在創作者的意識之中蔓延,就在其中逡巡。迷宮一直是孩子們喜歡玩的遊戲與話題,到底什麼是迷宮?迷宮長什麼樣子?孩子們說出自己對迷宮的認識與想法。因此,以線條交織而成的迷宮為主題,讓學生自己去定義「迷宮」,並且共同決定如何表現迷宮中的樂趣:可以是讓人找尋寶藏、耐人尋味的藏寶圖;也可以是地底下昆蟲或動物,平時忙碌、來回出入所製造出來的地道。
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都應該體認到自己有個人的獨特繪畫風格,也就是不同的繪畫特色與感覺 ,本單元教學想藉由拼圖式集體創作迷宮畫實施於視覺藝術課程,讓孩子能從生活經驗中,來建構出屬於自己的迷宮世界,並以學生為本位實施分組教學,讓學生主導自己的想法,享受創作的樂趣。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如能越少教學介入,就越能放手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構想,也就能讓視覺藝術課程有更開放的教學方式。
五年級的學生對周圍環境已有更多的覺察,對於人文和自然的環境事物漸增的感到好奇,也不斷吸收所處環境中的事物,也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團體創作。因此規劃以拼圖組合式的集體創作迷宮畫課程,目的在使學生除了透過集體創作的同儕學習方式,建立良好的「合作知能」外,也能彼此互助切磋,提升自我的繪畫技巧及創作自信。
視覺藝術課程中的題材,應該從學生生活經驗中著手,並透過課程引導及同儕或師生討論,來逐漸擴展學生的概念。因此,在集體創作迷宮畫課程中,讓學生自行決定迷宮主題外,也設計了個人創作、集體創作、欣賞和互動闖關的課程,以增加學生的體驗。
在迷宮藏寶圖裡的每張圖畫都是可以獨立的藝術畫,拼湊在一起又是另一幅完整的藝術創作。拼圖是一種遊戲,其方法是把一張完整的圖案,切割成數塊不規則的形狀,再把這些零散的圖塊,拼湊出原圖案。透過像拼圖遊戲般有挑戰性、趣味性「組合式」的創作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負責作品的一部份,其作法是每位小朋友將屬於自己的圖畫紙聚合在一起後,再由組長在上面大致構圖(畫上主要的通道及岔路),構圖完成後,每個人再將自己的圖畫領回進行個人創作,這時候組員間必須不斷的組合、修正並討論。
(二) 教材分析:
1. 工具材料及教學資源分析
(1)迷宮線畫因為其內容表現複雜,為了讓學生能單純就迷宮內容發揮創意,不受色彩干擾,使用的工具材料便選擇以學生最熟悉的工具-鉛筆來作畫。鉛筆有軟硬之分,希望學生的畫作能呈現線條與設計圖紋,以及能做出素描效果,因此「B」的鉛筆則較為適合。
(2)迷宮,是學生平時比較喜歡玩的遊戲之一,也是一個非常大眾化,到處都能夠看到這類型的遊戲。在各個地方、各種型式的迷宮都有人玩,而且在年齡層上比較沒有限制,可說是老少咸宜,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可以玩的一種遊戲。再者,還可以依照每一個人能力的不同,設計出程度複雜或簡單一點......等難度不同的迷宮,而且設計者也可以在迷宮裡添加許多的創意或元素,讓自己的迷宮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因此設計迷宮這主題,讓學生學習起來就感覺比較容易,也比較能激起其學習興趣。
(3)本教學實施於五年級一個班級,教學的單元名稱是《迷宮拼圖》,主要的教學活動是希望藉由學生最熟悉的鉛筆作畫以及玩過迷宮遊戲的經驗,讓孩子們共同討論,自訂創作的迷宮主題(如螞蟻王國、我的藏寶圖等),並藉此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透過彼此間的討論及經驗分享,來確定共同創作的主題及表現方式,增進對主題的瞭解,以及提升孩子對創作的積極度和認同感。
2. 技法分析
(1) 線條的種類與特質:
高年級的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線畫的同時,除了要在複習學生在中低年級時,已經認得的線條種類(直線、折線、曲線、螺旋線)和特質(直曲、粗細、疏密、快慢、強弱等),還需要引導學生在畫面上畫出一些「效果」,也就是畫出屬於自己內心感覺的線條,如害怕的線條、煩惱的線條、開心的線條等。讓學生了解由於線條的粗細、長短、及形狀排列有所不同,在不同狀態下的線條,會令人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感受,所表現出來的感覺也不同,因此若能擅用工具、媒材或是手法的輕重與快慢,在創作過程中即能控制線條的呈現感覺,便能使線條讓人看起來是平靜或不安的、開闊或是緊繃的、柔弱或是穩重的。
(2).線條呈現的各種感覺:
說明鉛筆描繪時的力道及運筆方式,會讓線條產生出許多不同的效果,再讓學生在紙上描繪出粗線與細線、濃線與淡線、疏線和密線、曲線和折線、連續線和間斷線、封閉線和開放線等相異特性極大的線條,透過兩種描繪在一起時所呈現大異其趣的效果,讓學生自己感覺出所自己畫出線條的感覺。由於這是學生自己描繪出來的線條,即使是同樣畫粗線和細線,每個人的力道、線條描繪長短和方向皆不同,畫出來的感覺也就有所不同。
(三)引導方式與重點:
1. 學生升上高年級後,同時也開始進入了高德納 U 型理論中的「美術能力潛伏期」,此時期的部分的學生,在藝術創作方面較沒自信,會開始對自己的描繪能力喪失信心,因為他們會怕畫得不像被笑,而不敢繼續畫下去,所以高年級的老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線畫的同時,要引導讓孩子在畫面上畫出一些「效果」。先讓學生在一張八開圖畫紙上,畫二十個3cm× 3cm 的正方形格子後,然後鼓勵學生利用這些格子發揮創意去發想設計花紋、圖紋,想出與別人不同的紋路與線條效果,每個人完成一張圖畫紙後,學生們就可以相互觀摩參考,同組甚至是全班小朋友線畫效果的創意表現,也因為有這麼多的線條效果供參考,也可以成為學生在發揮創意的重要表現利器。
2.為了引導兒童理解、線條迷宮畫裡所可能會呈現的內容,因此教學者先收集迷宮的相關資料,並做成簡報檔,讓學生了解迷宮的文化和歷史演進,以及造型特點等,再透過師生玩過迷宮遊戲的經驗分享,引起學生對迷宮的興趣與期待。
3.迷宮畫集體創作是以兒童為本位的教學,教師只是透過與組長的溝通協調,幫助各組完成集體創作的整個運作過程。在進行集體創作時,教師最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團體的組織型式應能注意到男女性別之差異外,也不能忽略對每位組員個別學習差異的輔導;而教師與組長及組員之間,更需要一種民主與開放的氣息,以增強團體的向心力和參與感。
4.高年級兒童的心智已屆「推理階段」,其思想合乎邏輯性,因此對於作品中的大小、比例、前後關係,都能採用客觀表現方式處理。這時教師的指導,也要針對作品的統整性效果來提供各種策略和技巧。對於集體創作迷宮畫的主題,只要是同組員共同決定的就可以,目的是在引導孩子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一起認真討論,共同思考出迷宮集體創作畫中,整體和個人的畫作內容要如何呈現,並探尋自己內心對迷宮內環境的感覺及要表達的意境為何,就比較容易繪畫出有個人特色的迷宮畫。另外,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善用以前學過的藝術造形原理,例如:對稱、重複、韻律、均衡、比例、空間留白等,在自己的迷宮圖畫中,可以思考如何運用這些藝術原理來設計更具美感和吸引力的迷宮。
5.為了讓迷宮更添加複雜與趣味性,也為了讓學生能自我挑戰及學習互助,因此藉由拼圖原理,讓學生將畫作利用拼圖的方式,來完成學生個人及分組的集體創作。因為這是利用拼接的方式來作畫,所以學生如何在圖畫紙交接之處完美的呈現路徑,便是組長的重責大任,也是老師在巡視行間時,必須隨時注意提點的地方。
(四) 表現內容與要求標準:
1.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迷宮的認知皆有所不同,因此,以線條交織而成的迷宮為主題,讓學生自己去定義「迷宮」,並且共同決定如何表現迷宮中的樂趣:可以是讓人找尋寶藏、耐人尋味的藏寶圖;也可以是地底下昆蟲或動物,平時忙碌、來回出入所製造出來的地道。「迷宮」由於是學生自己去定義及討論的,因此即使主題是相同的「尋寶迷宮」,每一組所呈現出來的迷宮背景及陷阱、障礙物等,都會不盡相同
2. 每張圖畫都是可以獨立的藝術畫,拼湊在一起又是另一幅完整的藝術創作。拼圖是一種遊戲,其方法是把一張完整的圖案,切割成數塊不規則的形狀,再把這些零散的圖塊,拼湊出原圖案。透過像拼圖遊戲般有挑戰性、趣味性的「組合式」的創作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負責作品的一部份。因此,在完成後全組員的圖畫拼湊在一起時,所有邊界需要相交接的線條,是否皆能成為有效的通道,即是迷宮畫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之一。
3. 「集體創作」顧名思義,就是要同一組的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幅大張的圖畫,學生除了展現個人藝術天分外,也要適時的和身旁的同學討論,才能讓每張看似獨立的塗鴉線條,經過拼接組合後,成為一大張有邏輯、有創意的迷宮畫。集體創作的歷程要經過:成立組織→推選領導者→決定目標→討論計畫→蒐集資料→分工合作→組合修訂→完成作品→共享成果。當共同創作被當作一種教學法時,它就是一種採用團體活動、團體討論、團體製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之下,以互助合作的精神,來解決共同選定的主題,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五) 特殊情況的預估與因應措施:
在集體創作中,組長是集體創作活動的直接領導者,大多具有構通協調及領導的能力,因此由組長挑選出的組員,也都能配合組長的指令,一起運作整個集體創作的過程及成果。不過,還是會有一組學生,因為組員個性及能力差異性較大,從開始的選定主題時就需要教師的協助,這時教師從旁協助組長和組員討論好創作主題後,在進行創作的歷程中,也需要再三提醒組長,記得將組員的畫作拼在一起查看是否有誤,對於較沒自信的學生,也需要適時的引導他:你想要表現的空間是什麼?恐怖的還是?你覺得要怎麼用線條來表現比較容易呢?也可以讓他的畫作多和周圍的鄰居拼在一起觀看,藉由觀摩他人的畫作來引發其想像。
1. 運用視覺、聽覺、動覺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能學習觀察迷宮畫的特徵,並運用在創作之中。
3. 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與別人間的相互關連。
4. 探索各種不同的線條表現方式,表達迷宮畫作中創作的想像力。
5. 能體認藝術創作裡線條不同的特性,及如何表現與運用。
6. 能運用線畫來表達個人的情感。
7. 能樂意嘗試與同學分工、規劃、合作,從事藝術創作活動。
8. 能和組員一起構思藝術創作的主題與內容,選擇適當的技法,完成有規劃、有感情及思想的迷宮畫集體創作。
9. 透過有計畫的集體創作,表現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10. 嘗試以藝術創作的技法、形式,在畫作中表現個人的想法和情感。
11. 能了解並運用不同線條及筆觸之差異,表現出不同畫面之效果。
12. 能依照創作的技法、形式、表現的想法和情感評鑑作品,從中習得抒發情感的技能。
13. 相互欣賞同儕間視覺的藝術作品,並能描述個人感受及對他人創作的見解。
14.能透過集體創作方式,完成與他人合作的藝術作品,並分享團體創作的喜悅。
1.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教學策略:教師提供學生一個共同互動的學習環境,...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