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湯顯祖《牡丹亭》與白先勇《臺北人-遊園驚夢》為核心,透過戲劇表演、AI 技術與社會議題分析,探討性別平等之自主意識的發展,並延伸至現代社會對各性別的尊重。學生在國文課程中已接觸相關文本,本課程將深化其理解,透過戲劇詮釋杜麗娘與錢夫人如何在不同時代中追求自主意識,並在表演過程中體驗女性於愛情、家庭與社會中的掙扎。近期新聞事件因「物化女性餐點命名」與「特殊人形立牌」引發爭議,成為探討性別平等的契機。
本課程導入過程戲劇,第一階段運用 AI 建構杜麗娘的夢境影像與現實場景,並透過即興表演展現她的自我覺醒;第二階段分析錢夫人在傳統與現代化間的掙扎,並模擬她在現代社會的選擇;第三階段則讓兩位角色進行AI跨時空對話,探討性別自主與社會規範的變遷,並反思當代各式性別仍面臨的多方挑戰。最後學生將創作短劇劇本並透過 SEL(社會情緒學習)深化理解,培養同理心與邁向建立真正性別平等的社會環境。
1.認知層面:
● 學生能運用戲劇及劇場表演形式(藝A-V-5),透過設計思考(藝1-V-1),觀察並表達社會中性別平等議題的多元面向,提升美感經驗與鑑賞能力(藝2-V-1)。
● 學習將表演藝術應用於生活、公民議題與傳統文化(藝P-V-6),透過劇場與科技媒體之活動規劃、排練、整合與製作(藝E-V-6),從個人視角延伸至校園、社會乃至全球,探討臺灣及國際性別平等議題(藝3-V-2)。
2. 情意層面:
● 透過身體、聲音、戲劇之即興創作(藝E-V-5),學生能深化對性別平等與社會議題的觀察與探索,透過即興表演與戲劇辯證,培養同理心,並尊重多元文化與不同立場的觀點(藝3-V-2)。
3. 技能層面:
● 學生能運用戲劇表演形式與風格(藝A-V-5)進行角色扮演與即興創作,並透過劇場活動的規劃與排練(藝E-V-6),將《牡丹亭》、《遊園驚夢》中的劇情、角色與當代性別平等議題進行創新詮釋,展現創意與理解(藝1-V-2)。
● 學生能透過表演藝術應用於生活、職涯、傳統文化與公民議題(藝P-V-6),結合 AI 技術與即興演出,表現古代女性角色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並探討當代性平所需面臨的挑戰與突破。
學生認真思考,不是被動接受
討論錢夫人的時候,有個學生直接說:「她幹嘛這麼...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
學生回饋:
學生A女:「一開始覺得這堂課就是一般的表演課,沒想到當老師帶我...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