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影片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天然災害(尤其是地震)對人類生活的衝擊,並學習面對災難時的應變方式與自我保護行動。透過沉浸式模擬、障礙體驗、合作互動與表演藝術的創作歷程,學生不僅能發展災難情境中的行動力與同理心,也能在同儕合作中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設計強調「自發性探索」與「情境化學習」,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尋找逃生方式、演練協助他人、並反思面對災難的心理狀態。學習歷程中融合表演藝術與生活教育,讓學生透過戲劇性的轉化與表述方式,將所體驗的感受具象化並內化為生活中的實用知識。
台灣位處板塊交界處,地震發生頻繁。本課程以真實環境為出發點,提升學生對地震災害的覺察與重視,並藉由表演藝術提供一種富有創造性且具療癒效果的災後應對方式。
此外,課程亦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3項:氣候行動,特別是13.1「加強各國對與氣候有關的危害和自然災害的抵禦能力與調適能力」,透過教育場域中的模擬與學習行動,培養學生對於氣候災害的反應意識與防災素養,期盼能在未來實際情境中展現主動應對與互助合作的能力。
學習目標
(一) 表演藝術應用於生活、公民議題,並能連結區域文化與全球的議題,以探索藝術實踐解決問題的途徑。
(藝3-V-1、藝P-V-6)
老師教學心得
本課程嘗試將天然災害教育與表演藝術結合,透過地震模擬音效、空間障礙設計與肢體表達...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