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專區

:::

「美哉!家鄉大地!」-視覺藝術結合社會領域之教學行動研究

設計理念

「自從上帝創造萬物以來,世界上從來沒有相同的兩天,甚至沒有兩個小時是同樣的,更沒見過兩朵一樣的花或兩棵一樣的樹」-約翰·康斯塔柏(轉引自高石衍,1994:15)
藝術與大自然關係密切,許多創意源頭,均取自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王偉光,2004: 4)。自然影像所傳遞的美,是不分年齡皆能自發性地感受及體會。因而,善加搜尋大自然景物,好好運用景物影像於課堂教學中;學生透過一系列帶有美感的自然影像感官洗禮,潛移默化下,將會產生對家鄉自然環境之愛護及憐憫之心。
當視覺藝術延伸至視覺文化, 即意味藝術的學習將擴展至日常生活(羅美蘭,2003)。視覺文化教育,因涉及藝術與社會跨領域學習內容,故其課程歸屬統整性質,著重於將視覺經驗作為串聯課科別的基礎(莊蕙菁,2002:31)。此外,徐秀菊(2003:13)指出,「鑑賞能力」是當下國小學童最為缺乏的藝術能力。鑑賞包含有感覺、理解、感情和思想,雖然審美趣味是一種天生的直覺能力,但仍需藉由學習,才能提升欣賞的層次和境界(何政廣,2003:7)。而四年級各版本之社會領域課程內容,均有安排「認識家鄉自然環境」的相關單元,因此,透過對自然之美的喜愛及欲拓展視覺藝術融入其他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美哉!家鄉大地!」之統整課程於是孕育而生,期盼透過本單元教學,能讓視覺藝術賞析跳脫僅於藝術人文領域課程學習之框架,引導學生領會美存於生活中之體驗。


學習目標

1.從勾勒臺灣山脈地形的稜線,感受地形的線條,進而欣賞自然的線條。
2.用欣賞與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文學與美學中描繪的美,培養敏銳的感受力與生活的感動力。
3.透過藝術家的作品與問答練習藝術鑑賞,體會不同媒材和色彩傳達的創作理念。
4.從藝術家與同儕對於環境生活的詮釋方式,體認生活中的美,並培養多元包容。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