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源起
「孩子缺乏學習的熱情,已成為教學活動中最困擾的因素之一」,因此引起學習興趣進而激發學習的熱情,在教學方法上不論藝術表現、創作、發表皆應用個人與團體分組交互運用的方式,可發掘學生的個別差異指導學生,亦可運用團體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同儕間激盪出更多的創意,基於這樣的理由便選擇了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流行音樂,融合詩詞的文學創作、舞台表演的視覺藝術和舞蹈律動,讓學生能從中更進一步了解人文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二)主題的發展
因為流行音樂的廣泛,造成在題材選擇上會漫無目標,如果用比較分析的方式將會讓學生比較能有深度的認識與了解,因此,設定的題材就朝向「同一首曲有不同的演唱」的方向,不論是「同一個人同曲不同曲風」、「同曲不同人」或「同曲不同人不同曲風」,讓學生對課程的開始---蒐集資料,有了進一步的方向。
改編和模仿其實在創作的過程中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就想到從附歌著手,附歌在流行歌曲中的受歡迎程度常常不亞於主旋律,往往印象也最深,節奏又不至於過長,所以在課程的設計上就方便許多。
另外的一個重點便想到前奏、間奏和尾奏的部分,其中又數間奏變化最多,SOLO 熱鬧又豐富。於是,在音樂的部分就選擇了主旋律、附歌和間奏作為課程的基礎。
(三)方向的確立
→課程以個人與團體分組交互運用的方式進行
→有效的歌曲歌手資訊蒐集、整理歸納和比較分析
→詩、詞創作改編附歌
→結合詩詞創作和節奏應用以說白節奏的方式呈現在間奏部分
→利用主旋律和肢體律動以舞蹈的方式呈現
→綜合活動則用創作的附歌、說白節奏和舞蹈串聯起來以音樂舞台劇的方式發表
→服裝、道具的設計製作以環保的概念做為視覺藝術的要素之一
1能使用音樂元素分析,描述音樂作品之表現透,以分享美感經驗。((2-Ⅲ-1、音A-Ⅲ-2)
2.能探索流行音樂元素進行簡易創作,表達自我思想與情感。(1-Ⅲ-5、音E-Ⅲ-1)
3.能與同儕合作規劃綜合展演藝術活動。(3-Ⅲ-4、表P-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