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本校位於臺北市區商業精華地段,各式商店、百貨公司林立且國際遊客如織,環境周邊常見藝文相關訊息及文化創意活動。而教師觀察多數學生對於流行事物如數家珍,其中不乏對於項目及品牌的認識,這或許來自於家庭背景的影響,也或有青少年間次文化的討論。但是,在其各自闡述與展現個性的表徵下,卻顯見學生們使用之生活學用品多以卡通造型取勝。原來,大家都臣服於「萌」的魅力之下,屬於泛「萌」黨派的粉絲。
當然,詞語的流行隨著日常媒體使用與大量的網路資訊,使得原本來自動漫範圍裡較為狹隘且物化女性的「萌」,已經轉變成生活中喚起人們童心的觸媒。我們得見社會群眾從「黃色小鴨」開始,追逐大型「月兔」(2014桃園地景藝術節 霍夫曼作品)的時潮氛圍。依據網路維基百科的解釋,「萌可以被理解為個人因著人物的某些特徵而萌生起像燃燒般的共鳴感覺」。因此,可對之理解為具有動詞與形容詞的雙詞性;同時,「可愛」為其中之一要素而非為全部。而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造像,以創意的發想擄獲人心,形成風潮。
學學文創志業董事長徐莉玲提到「當世界的趨勢已經是別人以你的美感在評鑑你的能力的時刻,『一技在身』就要輸給『一藝在身』的人了...」(徐莉玲,2010);因此,本課程設計以美術創作為概念生發之基礎,輔以流行圖像、社會藝術活動為介質,導引學生思考其中的意義並落實美感經驗。同時,「波伊斯認為生活就是一種藝術創作的過程,人們都應該用藝術家般的意識去生活,並在自我覺醒下有意識地去改變社會這個大軀體」(周雅菁、陳寬育,2011)。所以,單元步驟雖以其生活週遭的美感經驗為思考的主軸,但是刻意提供學生與他人有一交流互動的機會。藉由調查他人對用品選擇偏好的理解,思索「設計」的概念,期學生能從浮泛抽象的主觀描述到理性整理的落實,從中辨認引起共感的要素並具體運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