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_國小

:::

社區本位之視覺藝術課程歷程~女媧補天

設計理念

學校教育必需將教室延伸到整個社區以助於開擴學生的視野(陳勝三,2000)。對於藝術教育而言亦是如此,必須走出校園,積極推動社區參與,並有效地應用社區的資源,探索構成社區環境的元素來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以增進學生的學習經驗(陳箐繡,2000;廖敦如,2005)。 此次課程研發採用徐秀菊(2003)所提出之IC方案課程設計模式,首先尋找課程主題並針對主題作深入探討,接著從主題延伸相關的概念,再從概念裡發展相關的教學活動設計。 課程方案規劃以一年的時間進行國小四年級的藝術與人文課程,而各單元中至少提供一個與社區相關的環境議題,供學生澄清環境之價值。本課程期以透過教學設計,將藝術與人文活動轉化為與社區生活結合的型態,藉著主題統整自然與科技領域、社會領域、資訊課程等,讓學生認識社區內的生活環境,瞭解社區的史地、文化和自然等資源,並藉由環境教育的融入,協助兒童對環境的認同。


教學目標

廟宇是社區的藝文中心,我們可以從廟宇中學習到神話、建築、裝飾等多元的知識。 本課程教學目標所要探查的廟宇為社區內的補天宮(女媧娘娘廟)。預期從女媧娘娘的傳說中,兒童可以一窺古代神話的奧妙;從補天宮的建築及裝飾裡,兒童可以獲得關於廟宇基本元素的知識;從剪黏的製作過程裡,學生可以瞭解傳統藝術的創作方式。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藝術教育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