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_國小

:::

穿越幸福的時代

設計理念

(一)以卓別林的「摩登時代」為主軸,探討80年後的今天,是否仍存在的社會議題,進而思索自身所處的環境,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本課程設計欲將社會議題和學生的學習經驗結合,戲劇策略是一個重要的學習媒介,希望學生能從歷史、時事、社會文化中,藉由戲劇的真實體驗中,發現價值和意義。桃樂絲·希絲考特(Dorothy Heathcote)與凱文·勃頓(Gavin Bolton):於1970 年代中,主張以「戲劇為學習媒介」,學習者以「親身經歷」、「體驗此時此刻」,而非再現過去經驗去探索學習。 本單元不以默劇的表演技巧為主,而是利用假裝的遊戲本能,在教室中即興、體驗、角色扮演,反省人類的生活經驗,而「過程」才是主要的發展模式。選擇「摩登時代」為賞析影片,最主要的目的是本片的時空背景與現代差距甚遠,可是其中景象?與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竟有許多類似之處,這是十分值得反省與討論的問題。 (二)透過戲劇認識自己,進行課程的統整。 在國中的表演藝術課程中,國中生正面臨尷尬的青春期,對於在眾人面前表演,總是羞於表現,故透過遊戲的過程,能讓學生忘記自己在表演,而是從做中學。從英美戲劇教育的理念來看,可以發現其實它和我國藝術與人文的理念相當類似,都是重視「全人教育」、「創意想像」、「情感價值」、「生活連結」等面向。(林玫君,2013)強調從團體的參與過程中,經驗的統整與內化,亦即經驗、社會、知識的統整。當議題能與自己產生聯結時,如此才能認識自己,找到價值。


教學目標

(一)學生能認識默劇大師卓別林及名作摩登時代。 (二)藉由默片的賞析,以青少年觀點完成靜像劇面及思想軌跡。 (三)學生能從影片中的線索材料創作一首詩並以肢體表現。 (四)引領學生思考摩登時代所衍生的社會議題、思索人權、貧富差距、自由生命等議題,進而加強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我、肯定自我的正面態度。


得獎記錄

藝術與人文輔導群教學知能專輯徵稿104入選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藝術教育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