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_高中

:::

空間構成形塑記憶空間

設計理念

立體練習是要把立體間的空間,以有量感的物體來處理的一種學習。有別於平面的綜合表現,為了造形感覺不偏於平面,從立體的構成來理解空間感覺,學習思考空間的詮釋,同時,嘗試不同材料,實驗各種表現的可能性,立體練習的學習無論如何是必要的。 以往對於空間構成的訓練,在教學上常讓學生試著用繪圖及模型來表現,通常較為抽象的,這種抽象的概念對於空間的理解會有尺度和材質上的二種限制。因為經由這種模式的表現方式,通常無法表現材質的空間性和特質,或是完全感受身體的感覺,由於很少有機會直接以材質做完全尺度的練習,對空間的了解也是支離破碎,往往不知學生是否能真正理解這種抽象的概念。 本課程的特色在於打破製作現成品之模型的概念,運用陶土可捏、可塑、可雕的材料特性,以表現量感的過程,透過捏成量塊塑形、挖洞、使之平衡、令有動態等四個階段,學習如何運用一種邏輯性的語言,讓材質與形式彼此呼應。把握鑑賞與製作的要領,讓想像透由雙手不斷重複的捏塑挖切陶土而呈現,過程中對自然材質有更清楚的認識,同時也整合出完整的空間感。


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中心概念是學習如何發展具有邏輯性空間語彙,利用很基本的自然材質特性,經由手工塑造的量塊主題,增進對空間想像的體會。就像用手素描的訓練可以增建電腦繪圖能力一樣,希望學生也能體會手工塑造也是建造的過程之一,從塑形、挖鑿、搭建的過程中,虛擬哪些要素扮演空間構成的關鍵性角色, 了解何謂動線流暢以及動態節奏感。從捏塑量塊中模擬學習空間構成的過程,以特定的主題來練習獨立決策的詮釋。手工塑形、挖鑿的潛力,在於訊息不斷的循環,由材料到眼中、腦中、手中,再回到材料,理論上,訊息在迴路中環繞的越 頻繁變化潛力就越大。建構的技巧開啟了一種可能性,彌補概念性的陳述與實際 材質間的落差,落實了具體的概念。 以方塊練習空間構成就像是一種遊戲,一種在既定範圍內所形成的創造性的跳躍。方塊陶磚具有材質及造形上的單純性,在方塊的界線中做變化,去除造型上的多餘考量。在幻想的空間中,由於不受限制,容易因天馬行空反而失去焦點,界線限制則對於探索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方塊可以幫助學生在限定的框架中,集中發展空間結構的完整與秩序。這種限制並非無意義的,它定義了界限範圍,就如遊戲都有規則才能玩的下去,譬如下棋是思考訓練決策一個最好的例子,下棋通常在一個簡單的框架及一些簡單的規則下進行,在這些簡單固定的限制下,我們不會期待去創造出無數變化的排列,但是專家(各領域)確實都在不斷的探索中,開拓出各種新的局面。


得獎記錄

99年度藝術教育教材教案徵稿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藝術教育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