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輕旅行_藝文館所戶外教育

:::
※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
老湖口天主堂位於湖口老街上,其址原為舊湖口車站,老湖口天主堂的設置可追溯到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費濟時主教與耶穌會士來到新竹一帶傳教,而其中義大利籍的神父選於湖口落腳。1954年8月,陶神父來到湖口老街傳教,當時的舊湖口車站已經改建成出租民房,被陶神父租下,展開他在湖口的傳教事業,後來1959年時因原有教堂不敷使用,便由義大利籍滿思謙神父籌建今天的天主堂。
天主堂在1993年因教友人數減少而停止了宗教活動後,處於閒置狀態,直到2002年得到文建會補助後,才重新規畫其廣場及入口階梯景觀,並將大門前的圍牆加入了火車站的意象,作一個小型的驛站,以紀念此地曾為車站的歷史。現在此地已成為老湖口天主堂文化館,展示湖口老街文物與新竹地區主教的傳教史。
現在的教堂本體空間主要供社區活動、藝文展演使用。

※認識湖口老街
湖口地區舊稱「大窩口」,原是平埔族竹塹社屯墾地,清乾隆時期開始有漢人進入開墾。此地因為是台地與山區的交界,而發展成貨物集散地,湖口老街包括街頭、橫街、新街三條街,其興衰與鐵路密切相關,當時因為劉銘傳所鋪設的鐵路延伸至此,設有「大湖口驛」而繁榮,促進了當地發展,然而在昭和四年,日人認為楊梅到湖口間路段坡度過陡且路基不穩,便將鐵路路線改從楊梅以西丘地,途經伯公岡(富岡)而到下北勢的新站,自此人潮便流向現在的新湖口,而老湖口(湖口老街一帶)因而沒落,但老街的風貌也因此完整保留,成為現今全台保存最完整的老街,而湖口老街一頭為當地居民主要信仰之縣定古蹟湖口三元宮,另一頭則為歷史建築老湖口天主堂,而天主堂即是原來的「大湖口驛」,現已成為地方文化館,爾後經由居民與政府社區總體營造之下,翻修老街牌樓、店亭、石板路與綠化工程,使得湖口老街有了新風貌。

預約活動:導覽、擂茶DIY、豆花DIY、木酢產品DI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