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_視覺藝術

:::

蘭竹清風

蘭竹清風
鑑賞文章

此作成於民國六十五年,亦為生宣全開水墨作品,結構鬆朗空靈,款題於右上角,為「丙辰中秋後五日,葉公超」,下鈐「公超長年」白文印一方。左下角另鈐「葉公超七十後所作」細朱文壓角章。通幅疏秀清朗,韻致頗高。葉氏本人曾云:「中國花卉中以蘭竹最難畫,因為變化少,要畫得好,實在不容易。竹子在中國畫中,以元朝人畫得最多;我發現,凡受外人壓迫,而個人性情不願服從壓迫,不願跟壓迫妥協的,就特別喜愛畫竹子。竹子,可以說是有反抗壓迫的象徵。」葉氏蘭竹有元明人的清幽氣息,其來有自。蘭竹為四君子其中之二,四君子為花鳥畫的分支,宋元若干畫家好寫竹、梅,加上松樹,稱「歲寒三友」。元代吳鎮則在「三友」外,加畫蘭花,名為「四友圖」。蘭竹這類題材,因能象徵高潔的品格和正直、堅忍、堅強、樂觀及不畏強暴的精神,歷代畫家久畫不衰,於今亦然,成為文人畫的主要畫題。如文同、吳鎮、李衎、趙孟頫、趙子固、鄭所南、夏昶、金農、鄭板橋……乃至近代的吳子深、陳方、鄭曼青等所寫蘭竹,無論造型、趣味、氣息均各具特色,為歷代傳世蘭、竹畫代表,均有可以學習探索之處。葉氏一生雖以外交為職,然行政之餘,從未忘情文藝,他的書法宗法宋人,饒有東坡氣息,所寫蘭竹,筆墨清雅具元朝遺韻,雖非專業書畫家,卻仍有可觀者,何也?書畫以外之人文修養濃厚故也。先生對於中國畫的看法頗有見地,認為「中國畫中的『趣』和『氣韻』都是不容易用西洋名詞來代表它,是中國文人畫的一種特殊色彩。」亦言「中國毛筆畫的特點就是畫與詩、書的密切合作。假使把文人的意味整個從畫裡摒除,那就是一種自殺行為。」至於對於工筆畫的看法則是「必需要能做到攝影所不能做到的」、「假使我們的工筆畫寫出來其形狀及色彩和真的東西一樣,而沒有其他特殊素質,那在很快的將來,工筆畫的範圍會被攝影侵佔去。」並認為「工筆畫必然要有它的神韻才能抵抗攝影的侵犯。」先生對於山水畫亦有極精闢的看法,曾言:「中國畫的精神當以山水為最有力的代表。它是中國人取法大自然而超越大自然的創作。這句話的解釋要從西畫說起,西洋的水彩、油畫等是以自然為直接對象的寫生。國畫的山水則不然。它是以自然中的實物為基礎,以一樹一木、一山一石、流水浮雲都是取自天然的面目,但其佈局卻由作者重新安排,另創一個整體來表達一種意境或氣氛,也就是作者筆下再創的自然。這個被畫家再創造的自然,是沒有時間性的,也可以說是沒有時代性的,因此,中國的山水是一種很特殊的藝術。它不是自然的翻版,而是畫家心中所創作的自然,我們可以說中國畫的技術是根據自然的形態的,但是他的創作目標是直接代表作者對自然的印象或欣賞。」……「中國畫的特點,是能表達畫家對自然的看法。」—這句話看出了先生對中國畫的本質確有深入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