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_視覺藝術

:::

人與空間

人與空間
鑑賞文章

「人與空間」是邱秉恆在七O年代初的畫作。六、七O年代是台灣美術已經有了點覺醒的年代。在彼時的國內,國際藝術潮流─抽象表現主義還是高氣壓籠罩,而鄉土文化運動尚未揭幕。是美術活動的空窗期。此時出現畫壇者仍以類印象、類野獸的傳統作風居多。頂多出現一些水墨技法結合外國抽象表現主義形式─如哥特里伯(Adoeph Gottlieb)那常見的:「上方一個圓形,下方一對橫掃左右的粗筆觸之樣式,然後以強悍的說理文字文宣作為作品後盾的那種。而來自嘉義的邱秉恆,不懂文宣,更不諳包裝和推銷。僅憑敏感、激情與傻勁勇氣。才甫自師大美術系畢業,便在南海路的美新處舉行具表現主義傾向,作風強悍的作品展。在保守的當時,邱君的展覽是一項向傳統美術界挑釁的意味,不過也獲得許多有見地者的賞識。邱君深得美國畫家帕洛克那 all-over 的潑灑悍色之三昧。從本作品裡,可看到卻有幾分異曲同工之妙。唯邱君的「人與空間」,與梁楷潑墨山人,或杜康寧筆下的女人較相同,屬於仍可辨識形象。這一點自不同於帕洛克。畫家邱君自我生命體驗轉化投射於畫面。畫家表現在空間消溶掉、與虛空合為一的體驗。畫家本人以一首詩來表白「人與空間」的創作心裡。空無的室內寂靜黃昏的陽光瀰漫好久的時間過去了孤獨 微駝的軀體不動地惚恍間巴哈的單音響起約瑟夫羅西的影像流過杜斯陀也夫斯基的「人味」如實地在眼前化作油彩的潑灑筆筆畫向靈魂的深沉之地生命乍開乍合盡飲痛苦與歡樂的醇酒傑克梅第以拉長變形的細瘦造型、粗糙已極的參差外表觸感的雕塑,表達經歷戰爭的歐洲人的焦慮不安及疏離感。這普遍歐洲人的內心感覺,其實也是傑克梅第的個人內心感覺之表露。邱秉恆相同的也表現彼時退出聯合國之前的國人集體不安,以及經濟起飛後,馬上在人間社會中產生的疏離、孤獨感。邱君的「人與空間」這一系列作品出現時,也正逢島嶼濫墾濫建,人性漸漸惡質化開始的年代。台灣正步著歐、美開發國家社會變遷之後塵。經歷並飽受那些歐美經驗。邱君「春江水暖鴨先知」地把那種工商社會的心靈感受和盤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