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_文學藝術

:::

我要當個怪猴子


創作理念

「我要當個怪猴子」靈感全來自我那牙牙學語的兩、三歲幼兒,從他那「臭奶呆」、發音不算標準的童稚聲音中得到啟發,編寫出這段童話故事。且故事主角的行徑,也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出現的,如:躺在地上哭鬧、偏食、偏執……相信為人父母者,對這些發生在孩子身上的現象,一定感同身受;而接受此文的小孩們,也會心有戚戚焉吧! 童話!當然是童言童語下,發展出來的情節,「故事性」應大於「合理性」。可我這教物理科學多年的教員,還是無法忍受故事無法合情合理,因而將之推於「夢境」或「幻想」。並想從非現實的情境中,不露痕跡地帶出「責任」的概念,但又不想把故事說得太沉重,所以用詼諧的手法,讓本篇童話回歸該有的趣味與想像。


鑑賞文章

利用幼兒說話口齒不清的特質,將「好孩子」的發音誤解成「怪猴子」,這樣的設定本身即帶有趣味性,且在以魔法將主角變身之後的歷險,也處處貼合著兒童生活的日常性,藉此以取得小讀者的共鳴和認同。只是在變身怪猴子的歷險中,展現的是主角糖糖的機伶與捨身為人,這樣正向的特質,何以會讓主角學到「教訓」,進而痛改之前錯誤的行為模式,甚至自主性強調「要做個乖孩子」,這之間的變化需要更邏輯性的敘述來認知。而以趣味性歷險所發展的故事,最終仍落回「要做個乖孩子」的教化窠臼之中,說教意味略為明顯,則是較為可惜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