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專區

:::

啟動慢美感─我的生活小舖

設計理念

(一) 在十二年國教「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之下的課程提問… 1. 關於「自發」:課程如何串連孩子和他的生活?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 2. 關於「互動」:如何讓學生與外界溝通互動? 課程、學習者與社會的關係? 3. 關於「共好」:如何看見自己、他人、社會、自然的依存關係? 高中生的藝術力量? (二) 探索「人、環境、文化」的體驗式學習: 本藝術課程單元奠基於地方文化,架構在校園歷史建築及豐厚的地方風土人文之上,透過延伸至教室外的學習場域,進而發展出本校特色課程。本課程計畫讓高中生應用所學於生活中,改善生活問題並實現未來想像。課程因而發展出「人、生活、在地」三種面向,其中特別強調社會參與的「關懷、尊重、和諧」精神素養,規劃出藝術活化校園閒置空間的 體驗式學習,讓學生從中探索藝術與人、環境、文化三者關係,使藝術學習亦能關切生活議題,讓審美經驗進入生活。 (三) 藝術活化校園閒置空間: 嘉義縣文化資產官方登錄的 13 座歷史建築物件之中,其中一座位於本校國立新港藝術高中校園內的「林四郎接骨所」,型制為民國 55 年所建造之傳統閩南式建築,過去由新港 接骨師林四郎先生用以開設接骨所及住宅之用,後因政府收購其地改建學校,當時設校委員呼籲保留在地原生建築,希望透過建築空間,傳承歷史連結過去文化,以深化學校空間人文底蘊,關注常民美學。但過去十年因諸多原因使空間閒置於校園中,因此透過美感教育課程希望能活化「林四郎接骨所」閒置空間,用以認同地方與校園環境,期間並讓學生探訪歷史建築原屋主及做社區美感踏查,認識社區常民美學,建構屬於學生觀點的校園史,將學習場域從書本拓展至現實生活,使教育資源更加多元運用,並由藝術活動讓學生探索環境,思考空間活化 再利用的方法─嘗試開間「傳遞信念」的小店─打造美感市集。 (四) 慢美感的理念傳達─啟發學生有感生活: 課程內涵主要傳達「慢美感」生活美學精神,希望學生能透過此課程學習用心生活,課程主題扣緊「美感、生活、在地」,共分為三個層次: 1.「慢美感」:這裡的「慢」不是指速度,而是生活態度。對照於摩登潮流下的美感,「慢美感」不追隨潮流,傳遞的是普遍價值及信念,不落入競爭與階級的迷思,也沒有汰換更新的疑慮。亦為對應工業時代下的物質主義,其大量複製及快速製造,便利取得所產生的物質浪費; 透過工藝時代的手作方式,用心好好製作,在物件上能感受到作者的想法,讓擁有者好好珍惜。 2.「用心生活」:從「慢美感」核心精神下,構築出好好生活的藍圖。理想的生活是「減法生活」簡單不複雜,如同美的感受是單純的。追求美感生活不是追求過度的擁有。「好好生活」能讓身體健康,輕鬆的身體更能追求生活的品質,精神的美感。 3.「在地文化」:美不單只有複製典範,也能從自我特色中發現,用不同視野發掘生活美感,因社會變遷,現今有許多傳統技藝面臨失傳,透過認識關心進而珍惜。透過常民文化為底蘊,感受歷史人文沉澱生成的在地生活美學,體驗生活文化之美,思考美感價值與保存。因此,本課程設計以藝術為媒介,引導學生探索自身文化,啟發生活感知,也期盼藉由單元活動引發學生關心生活,珍惜自己生長的土地,讓學生透過藝術活動,檢視生活規劃未來生活藍圖。 (五) 關於學生能力分析與評量規準: 課程實施對象為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之學生,且學生已在七至九年級階段學習構面三項指標上:「表現、鑑賞、實踐」分別學習過「色彩理論、傳統藝術、美的原理」等學習內容。課 程節數為兩節連排、教學策略中強調學習共同體夥伴的分組活動課程,教學過程中整合「知、 學、能」,培養學生自主行動及學習之能力。關於評量標準中課程評量以多元評量方式設計, 主要為實作、口語問答、小組討論、檔案報告等,採用量化分數計算、及同儕互評與心得回 饋等質性論述方式,評量過程及結果可呈現學生學習狀態,給予學生自我成長和教師教學調整依據之參酌。


學習目標

1. 表現:學生能體察生活常民美學,進行跨領域藝術創作。 2. 鑑賞:學生能欣賞及運用美學形式概念設計創作。 3. 實踐:學生能察覺生活環境之美,思考在地文化以培養審美素養。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