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以繪本《我的心破了一個洞》與《我的頭頂長了一朵香菇》為文本主軸,呼應SEL(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會情緒學習議題,藉由繪本情境引導學生認識憂鬱、焦慮、羞愧、悲傷等負面情緒的深層意義,並理解每種情緒背後所隱含的訊息與智慧。課程設計強調從「覺察」到「理解」,再從「表達」進入「轉化」,幫助學生發展健康的自我認知與應對策略。
理論基礎部分,援引尚布希亞《擬仿物與擬像》對符號與意義關係的探討,將學生帶入「看圖畫不是看物本身,而是觀看背後的情感與投射」,透過圖像閱讀與拼貼實作,引導學生思索自身經驗如何在視覺語言中重組與呈現。課程依據學思達五環(自學、提問、討論、表達、統整)與ORID焦點討論法(客觀、反應、意義、行動)架構進行,並融合繪本閱讀、情緒分析、視覺創作與社會現況討論,讓學生從自身出發,走向群體與社會關懷。
課程後段則納入《我的情緒解讀筆記》的情緒技能量表,包括「憤怒—界限」「焦慮—激勵」「恐懼—本能」「悲傷—放下」「羞愧—道德」等概念,帶領學生認識情緒背後的心理機制,進一步以戲劇演出、角色命名、網站共編等方式整合學習成果。最終成果以圖文並列的數位作品形式呈現,結合攝影、拼貼、書寫與自我敘述,打造一座「看得見情緒」的心靈展覽,讓學生在創作中學會與情緒共處,並為未來面對挑戰奠定心理韌性。
● 學生能夠藉由繪本故事與ORID討論,理解象徵圖像所承載的情緒意義,並能以口語表達自身感受與想法。
● 學生能觀察並分析圖像符號,理解具象與抽象之間的轉換關係,並構思個人化的圖像語彙與畫面配置。
● 學生能運用拼貼技法與圖像組合策略,創作出反映內在情緒或經驗的個人圖像作品,並透過文字與同儕交流分享創作意義。
● 能透過繪本角色扮演與朗讀活動,理解故事情節並發展同理心與表達能力。
● 能以討論與繪圖方式,思辨煩惱的象徵意義,並轉化為具象圖像創作。
● 能與同儕分享個人經驗與創作,表達個人情緒觀點並欣賞他人作品。
● 能辨識五種核心情緒(憤怒、焦慮、恐懼、悲傷、羞愧)所蘊含的智慧與功能,理解其對應的調節能力(界限、激勵、本能、放下、道德),提升情緒素養與自我認識。
● 能透過量表書寫、圖像轉化、角色扮演與數位共編等多元方式,具體表達情緒經驗,發展自我表達與情緒管理的能力。
● 能將個人情緒經驗與公共議題連結,反思情緒教育在人際關係與社會行為中的意義,並思考如何促進更安全、理解與和平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