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木烙我家鄉》以生活與土地為核心,結合視覺藝術創作與在地文化認識,透過木烙技藝的應用,引導學生從觀察校園樹木資源出發,進一步探索家鄉特色,再轉化為個人藝術創作,最後於校外展櫃進行公開展覽。此方案強調學生與環境的連結、藝術實作的歷程、以及團隊合作與自我表達的能力。
本教學主題的設計動機,源自對地方認同與環境教育的重視,並將工藝技法、文化素養與美感表達三者結合。以木烙技法為媒介,讓學生親身參與從素材認識、草圖發想、木板轉印、木烙創作到淡彩上色的完整創作流程。
課程運用了數位科技輔助教學,透過 平板完成學習單、Google Map 進行在地探索、教學影片觀摩與工具使用說明,不僅豐富學生學習體驗,也提升了資訊科技素養。
為促進差異化學習,課程安排中教師透過觀察學生操作能力與創作風格進行個別與小組輔導,並安排循序漸進的技能演練與小組合作木烙創作,讓每位學生皆能發揮所長、參與其中。
在評量設計上,採用過程性評量與成果展示相結合的方式,觀察學生在探索、觀察、創作過程中的參與程度、美感表現與團隊合作。並以小組報告與展出成果作為總結性評量,亦鼓勵學生將小作品帶回家中與家人分享,延伸學習觸角。
預期學習成果:
1.認識木材的質感與氣味,理解自然素材的藝術應用可能。
2.探索並理解家鄉文化地景,增進地方認同感。
3.熟悉木烙技法及淡彩上色技巧,完成一件具主題性與美感的作品。
4.透過分享與展出,學習表達自我創作理念,提升溝通與欣賞他人作品的能力。
5.建立對自然環境、工藝文化的尊重與關懷。
1.認識自然素材:能觀察並描述木材的質感、氣味與種類,理解素材特性與再利用價值。
2.認識家鄉特色:能透過數位工具探索社區地景,認識並分享家鄉文化與自然環境。
3.發展美感表達能力:能運用木烙與淡彩技巧,創作表達地方特色的主題作品。
4.建立團隊合作能力:能與同儕協作進行小組創作,並在過程中尊重他人、互相學習。
5.培養藝術欣賞與表達:能於課堂中欣賞並回饋同儕作品,並於成果展中公開表達創作歷程與理念。
6.發展資訊素養與應用力:能運用平板與網路工具搜尋與整理資料,完成數位學習任務。
本單元中,學生對於「自己的創作能成為校外展示作品」表現出高度動機,也對能觸摸真實...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