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影片
本單元以「現代舞大師的認識與實作」為主軸,設計五節課由概念到實作的學習脈絡:首先比較古典芭蕾與現代舞之異同,建立風格辨識與身體感知。其後透過 Isadora Duncan 的自然律動觀與 Martha Graham「收縮/舒張」技法之練習與呈現,強化學生對「由內而外」的動作語彙理解;再以 Merce Cunningham 的「機率編排」導入空間、方向與非敘事創作的實驗,並以《Rain Forest》為案例進行「動作×空間×物件」的構作;最後進入 Pina Bausch 的舞蹈劇場,透過人際互動與關係編排發展主題片段。課程融入性別議題覺察與視覺藝術(Andy Warhol)跨領域連結,評量採歷程性觀察、展演表現與書面反思之多元指標,強調美感經驗、文化脈絡理解與團隊協作,促進學生以身體作為真實且具批判性的表達載體。
學習目標
● 學生能運用身體、情感、時間、空間、勁力與肢體語彙表現想法,發展多元能力,並在劇場中呈現。(表 1-Ⅳ-1、表 E-Ⅳ-1)
● 能覺察並感受表演藝術與生活美學的關聯。(表 2-Ⅳ-1、表A-Ⅳ-1)
● 能體認東西方當代表演藝術之代表作品與人物發展脈絡、文化內涵。(表 2-Ⅳ-2、表A-Ⅳ-2)
● 能運用表演團隊組織與架構,有計畫地排練與展演。(表 2-Ⅳ-2、表A-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