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專區

:::

影偶之美

設計理念

「影偶之美」教學單元設計緣起於民國九十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時而設計的教案,後來筆者整理後於民國92年參加第一屆藝術教育舘教案徵選,二十多年後再予修正發表。當時教案設計時希望融入「性別平等」議題,並以統整藝術人文領域之三項學科,試著在一個單元裡結合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的教學活動,教學單元設計是由美術班的學生來進行教學活動,希望美術班學生能將圖像手繪的能力拓展其表現方式,結合學生的表演和音樂等藝術能力,統整藝術領域的學習。更藉由性別平等議題的探討、性別平等相關的繪本進行閱讀理解和分組合作進行劇本改編並展現語文寫作能力,精進紙影戲偶的設計與彩繪創作力、戲偶關節縫合與操作的細節處理力,再搭配旁白燈光舞台與音效,團隊合作正式表演,全體學生欣賞傳統性別平等創新影偶戲演出,進行跨科與跨領域的美感體驗。評量策略則以多元評量概念設計學習單,引導學生透過自評、互評與票選活動,給予教師教學回饋,使評量能成為教學相長的相關依據。 本單元採用性別平等議題的繪本作為鑒賞教材來源,用簡報導讀「威廉的洋娃娃」「頑皮公主不出」繪本,引導學生去思索「性別教育」的相關議題,如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男孩子能不能玩洋娃娃、公主一定要溫柔地等待王子出現嗎?繪本的文字容使學生容易來進行劇本改編,繪本大量的圖像也幫學生轉化設計表演的角色戲偶,在影偶繪製和設計過程中,參考繪本的圖像順利完影偶造型。網路也有相關的簡報、PPT 、YouTube影片,方便學生做課後的延伸學習,並培養他們實踐力行的統整經驗。 二十多年前參加比賽的教案設計,本次進行修正,將學習單中的台語朗讀劇本-可憐的老阿媽,以教育部公布的臺灣閩南語用字,並以臺語文寫作方式進行書寫,探討華人傳統社會中「重男輕女」、「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女不平等的觀念、行為、命名、俗諺語,並配合學習單進行討論,思考戲曲表演如何融入活動與實踐性別平等的活動與改革方式,此項教學活動也可跨科請本土語教師進行支援或協同教學。


學習目標

1.學生從鑑賞皮影戲表演影片與紙影戲偶操作活動中,理解傳統藝術文化與現代藝術傳承之意涵,分析改良式的紙影戲偶之色彩效果、造形和媒材特性。 2.學生使用多元媒材與技法,進行紙影戲偶之設計與創作活動的美感體驗,縫合組裝完成個人戲偶角色與布景作品,展現團隊作品的風格特色。 3.在繪本賞析單元,同學們團隊合作針對性別平等主題,規劃紙影戲表演活動,溝通表達如何打破性別刻板印象,對社會、自然環境與弱勢族群的尊重、關懷,實踐性別平等的氛圍。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