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_國小

:::

瑰麗淨土

設計理念

(1)美感素養之覺知 以往藝術學習偏重技能層面的訓練,對於生活中「美」的覺察與感受普遍不足,更遑論落實生活應用,提升美感素養。本課程引導學生審視、探討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藉由生活中的視覺影像(看見台灣、從空中看地球、宮崎駿卡通電影等)之探究,了解環境景觀對我們的影響及其重要性,啟發學生珍惜、維護現有生活環境。進而透過藝術展演活動如澎湖石滬季、桃園地景藝術節等)之介紹,連結學生生活美感經驗,觸發其美感覺知、感受力,並建構自我的美學觀點,進而培養學生營造優質生活環境的能力。 (2)生態美學之涵養 隨著當代人類環境意識、生態意識的覺醒以及生態環境、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環境和生態問題的研究,不僅在自然科學領域佔據了重要地位,而且在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中也受到極大重視(彭立勳,2002)。本課程以審美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去審視、探討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去省思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問題。 (3)環境景觀之營造 由於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們的住所不再只為實用及安全的考量,週遭環境美觀與否,亦是大家關注的焦點;隨著身心需求層次的提高,環境景觀的維護與營造成了當今社會與藝術教育重要的課題。本課程擬透過空中攝影作品、地景藝術、景觀雕塑作品的賞析,提升,培養學生營造優質生活環境的能力。 (4)視覺文化之啟發 「視覺文化」取向的藝術教育特別重視對人們週遭環境的關心,對社區生活與社會脈動的瞭解,以及對文化源流、現狀與發展的認識與自我文化認同(張繼文,2003,320-321),換言之,本課程希冀學生透過學習的過程,對校園環境、台灣社會與藝文活動等面向多所接觸與關懷。 (5)合作學習之體驗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間的合作性互動,組員運用對話、發表、解決問題、藝術表現…等方式,在不斷交換意見、互相支持之下,有效建構知識與技能,共同努力朝學習目標邁進。本課程鼓勵學生針對學習任務,共同討論內容,提出方案構想,並藉由他組作品發表的分享,彼此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學習的內容,省思及察覺自己的觀點,進而修正和重新建構自己的審美觀點,使學生透過同儕互動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及作品。


教學目標

1.能提升對生活環境景觀之美感素養(情意) 2.能理解環境景觀對我們的影響(知識)。 3.能賞析地景藝術、環境藝術相關之作品(技能-鑑賞)。 4.能具備營造富有美感環境的能力(技能-創作)。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藝術教育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