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_國小

:::

我是太鼓達人

設計理念

太鼓教學課程在溪山國小已經發展了 10 年,期間也經過了一些實驗性的教學方式:如能力分級教學...等,至今,已成為溪山國小的特色課程,每個禮拜學生均有一堂以班級為單位的太鼓課。從今年(2012)開始,筆者由擔任助教從旁觀察的角色,逐漸接手太鼓課程的規劃與教學。在幾個月的觀察下來,學生學習太鼓後,變得不心急、有耐性,且專注力大為提升,特殊生或低成就的學生也在太鼓課中有令人驚艷的表現。然而,大部分的學生在太鼓與音樂理論的連結能力卻稍嫌薄弱。另外,讓學生在沒有其他音樂能力訓練的狀況下,直接學習太鼓,學生對於嚴格的教學方式偶爾會出現倦怠感,讓筆者不禁開始反思:將太鼓精神帶入小學現場固然有其優點,但是否在音樂課上有相關的配套課程,可以以更活潑、趣味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學習太鼓的動力? 大紀元(2011)的報導指出:「太鼓的敲擊,在體能上有特定的要求,它的音樂很簡單,但打出的每一個音都需要十分專注,身體的各部位需配合去做好,它不單集中在節奏或樂曲結構上,人的身體更須配合,音樂要從身體有所認知後再唱出,一起將節奏唱出來後,再打出。」,這與奧福教學法中「先感受,後理解」的方式不謀而合。而另外筆者發現,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慧與奧福音樂教學法中的:肢體拍打、念白、肢體與樂器演奏的對應、即興創作、樂器合奏...等教學概念,有對應關係。 故筆者試著以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為課程設計基礎,將奧福音樂教學法融入原有的太鼓課程中,再以多元評量的方式,檢討教學流程及學生學習成效。秉持著讓學生「先感受、理解,後應用、實踐」的想法,重新設計一套太鼓教學模式。然而,此教學模式,尚屬於發展實驗階段,故本次筆者僅撰寫的八堂課教案,大略提出一個教學流程雛型。


教學目標

一、認知: 1.能理解四分音符的時值 2.能理解八分音符的時值 3.能了解太鼓的演奏方式 二、技能: 1.能依照節奏創作歌詞 2.能隨著基本拍演唱樂曲 3.能用肢體拍打為樂曲伴奏 4.能創作出四分音符及八分音符組成的頑固伴奏 5.能在穩定的速度中以太鼓演奏完整的樂曲 6.能以正確的姿勢演奏太鼓 三、情意: 1.能欣賞太鼓文化的內涵 2.能體會利用太鼓即興創作的樂趣 3.能感受與同儕共同演奏太鼓的樂趣


得獎記錄

臺北市 101 年度公私立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多元評量教案低年級組第一名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

藝術教育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