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VR藝廊最新展出作品—《島嶼記憶》屬於臺灣的故事,以「沉浸式說故事」為核心,
透過VR技術呈現台灣多元的文化樣貌,引領觀眾深入探索土地、信仰與語言的深刻意義。
三部作品交織傳統與現代,喚起對臺灣文化根源的共鳴與思考。
歡迎前來VR觀賞最新一期臺灣系列VR作品,並完成問卷填寫,就能報名參加導演座談,一起聊聊創作的緣起和發展,同時也透過Q&A時間達成創作者和觀眾的雙向交流。
講者:高逸軍導演/陳識安導演/賴冠源導演(本期展出VR影片導演)
本期展出影片簡介:
➤ 高逸軍《落難神像》
再現了臺灣80年代末南臺灣的港都風情,新科技VR時代的到來,換來了一次得以沉浸在神像視角的體驗機會。1987年,愛國獎卷吹起了熄燈號,但吹不熄這塊土地對傳統信仰的薄弱崇拜。故事藉著一位青年與神像工藝的情感連結,映照出整個大環境的氛圍與價值觀。
➤ 陳識安 《人之島後》
飛魚生存在一種危險平衡,一種得不到安定的動盪,時刻都在逃亡著,是否猶如現在的我們?隨黑潮漂流經過臺灣東海岸的飛魚群, 第一站抵達蘭嶼,所謂臺灣的最後一塊淨土,牠們屬於神賜予的禮物,達悟族的生活象徵和食物,人與海洋共生著。有著飛魚靈魂的人們,從大島的試煉後回到小島找尋生存的道路。阿嵐回到家鄉,面對許多矛盾的選擇,不變的是保護蘭嶼、減緩破壞的心,他的焦慮似有似無的懸在空中,是一個永遠放不下的擔心。
➤ 賴冠源《喚說其語Ep.1潛入西拉雅》
使用聲控及語音辨識技術的互動VR實驗紀錄片,讓觀眾於觀影時說出沈睡中的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語;觀眾將身處於一條「語言的道路」上,藉由完成聆聽與道說來穿梭於紀實影片中,感受西拉雅語復育現狀,同時體驗語言復育所賦予大地的生命力。
-
時間:2025/08/16(六)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3F藝術圖書中心-數位資源體驗區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透過VR技術呈現台灣多元的文化樣貌,引領觀眾深入探索土地、信仰與語言的深刻意義。
三部作品交織傳統與現代,喚起對臺灣文化根源的共鳴與思考。
歡迎前來VR觀賞最新一期臺灣系列VR作品,並完成問卷填寫,就能報名參加導演座談,一起聊聊創作的緣起和發展,同時也透過Q&A時間達成創作者和觀眾的雙向交流。
講者:高逸軍導演/陳識安導演/賴冠源導演(本期展出VR影片導演)
本期展出影片簡介:
➤ 高逸軍《落難神像》
再現了臺灣80年代末南臺灣的港都風情,新科技VR時代的到來,換來了一次得以沉浸在神像視角的體驗機會。1987年,愛國獎卷吹起了熄燈號,但吹不熄這塊土地對傳統信仰的薄弱崇拜。故事藉著一位青年與神像工藝的情感連結,映照出整個大環境的氛圍與價值觀。
➤ 陳識安 《人之島後》
飛魚生存在一種危險平衡,一種得不到安定的動盪,時刻都在逃亡著,是否猶如現在的我們?隨黑潮漂流經過臺灣東海岸的飛魚群, 第一站抵達蘭嶼,所謂臺灣的最後一塊淨土,牠們屬於神賜予的禮物,達悟族的生活象徵和食物,人與海洋共生著。有著飛魚靈魂的人們,從大島的試煉後回到小島找尋生存的道路。阿嵐回到家鄉,面對許多矛盾的選擇,不變的是保護蘭嶼、減緩破壞的心,他的焦慮似有似無的懸在空中,是一個永遠放不下的擔心。
➤ 賴冠源《喚說其語Ep.1潛入西拉雅》
使用聲控及語音辨識技術的互動VR實驗紀錄片,讓觀眾於觀影時說出沈睡中的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語;觀眾將身處於一條「語言的道路」上,藉由完成聆聽與道說來穿梭於紀實影片中,感受西拉雅語復育現狀,同時體驗語言復育所賦予大地的生命力。
-
時間:2025/08/16(六)14:00-16: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3F藝術圖書中心-數位資源體驗區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