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無所不在,在水裡、空氣中,也出現在教科書裡,但是他們曾經出現在你的心裡嗎?
本活動邀請科學家帶領大家深入微生物的世界,探索這些看不見的生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從觀察到攝影,你將親手記錄這些微小卻充滿生命力的畫面。
接下來,請試著想像:如果其中一個微生物變成你的家人,牠會是什麼模樣?
你會怎麼和牠相處?牠會住在哪裡?有什麼個性?
透過這樣的假設與創作,我們將重新思考人與非人生命的關係。
本工作坊將帶你踏上一段探索與共感的旅程,從科學出發,進入想像與創意的領域,思索我們與那些陌生但息息相關的「他者」之間,究竟可以建立什麼樣的連結?
●講師介紹
1. 王懷遠
具備物理、⼯業設計及平⾯設計背景,於2020年畢業於荷蘭安荷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學系。⽬前為實驗學校兼任教師、微⽣物研究員及藝術家。作品多關注當代動物的⽣命政治與物種間的關係,以及透過非⼈動物如何折射出⼈性的情感需求。喜歡跨領域的合作實踐,並以敘事性虛構⽂本與散⽂電影作為主要創作表現形式。
2. 賴名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博士
微生物學家,專長於單細胞真核微生物與病毒的研究,致力於微生物先進技術應用。結合流式細胞儀、細胞分選儀、電子顯微鏡等先進儀器,深入探討微生物間交互作用,並從基因體與演化的觀點解析微觀生態運作機制。
3. 楊佳陵
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曾參與植物抗病機制相關研究。目前著眼於探索微生物間交互作用背後的機制與奧秘,研究對象包含木本植物、單細胞真核微生物等,以單細胞層級的基因及蛋白質表現分析為主要研究核心。
-
活動時間:2025/08/31 Sun. 14 :00 - 16 :00
活動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本活動邀請科學家帶領大家深入微生物的世界,探索這些看不見的生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從觀察到攝影,你將親手記錄這些微小卻充滿生命力的畫面。
接下來,請試著想像:如果其中一個微生物變成你的家人,牠會是什麼模樣?
你會怎麼和牠相處?牠會住在哪裡?有什麼個性?
透過這樣的假設與創作,我們將重新思考人與非人生命的關係。
本工作坊將帶你踏上一段探索與共感的旅程,從科學出發,進入想像與創意的領域,思索我們與那些陌生但息息相關的「他者」之間,究竟可以建立什麼樣的連結?
●講師介紹
1. 王懷遠
具備物理、⼯業設計及平⾯設計背景,於2020年畢業於荷蘭安荷芬設計學院社會設計學系。⽬前為實驗學校兼任教師、微⽣物研究員及藝術家。作品多關注當代動物的⽣命政治與物種間的關係,以及透過非⼈動物如何折射出⼈性的情感需求。喜歡跨領域的合作實踐,並以敘事性虛構⽂本與散⽂電影作為主要創作表現形式。
2. 賴名威
中央研究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博士
微生物學家,專長於單細胞真核微生物與病毒的研究,致力於微生物先進技術應用。結合流式細胞儀、細胞分選儀、電子顯微鏡等先進儀器,深入探討微生物間交互作用,並從基因體與演化的觀點解析微觀生態運作機制。
3. 楊佳陵
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科學研究所,曾參與植物抗病機制相關研究。目前著眼於探索微生物間交互作用背後的機制與奧秘,研究對象包含木本植物、單細胞真核微生物等,以單細胞層級的基因及蛋白質表現分析為主要研究核心。
-
活動時間:2025/08/31 Sun. 14 :00 - 16 :00
活動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