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文化的地方,這裡不僅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背景,也是國內外藝術家進駐的基地。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在此活絡,使這個半山腰上的小聚落成為一個集生態、藝術、社區於一體的場所。
這個地方的環境和人文累積了豐富的內涵,彷彿是一個萬花筒,擁有多彩多姿的元素。每個人以不同的身份與觀點看待這個藝術村,無論是藝術家、遊客、觀眾或是居民,都能從中發現獨特的風景。
今年夏天,藝術村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臺灣藝術家出訪駐村的分享會暨工作坊、國際駐村藝術家聯展以及工作室開放等。這些活動讓參與者有機會深入了解駐村計畫的運作和內容,並促進文化交流。並邀請寶藏巖微型群聚-周靈芝創作工作室與其他的事於40號展間以及邊境小屋作展覽。
本次特別邀請了歷年出訪的三位臺灣藝術家分享在三個不同國家和機構的難忘駐村經驗,讓大家有機會一睹這些藝術家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經歷。這些經驗不僅為當地帶來新的視角,也為參與者提供了更多與不同文化交流的機會。
■李承亮,早期和朋友合作「復興漢工作室」,共同創作以無厘頭的姿態衝撞藝術創造的可能性;2013年開始在台南工作,創作媒材不限定,將手工融合在概念裡,發展工藝和藝術合作的形態,對應物件造型與環境空間,關注生活的當下而為生活狀況尋找註解。
■進駐機構:日本BankART1929
BankART1929 成立於 2004 。以活化歷史建築 的方式在橫濱市發展當代文化與藝術。每年執行許多企劃,包含工作室空間的營運、策劃並舉辦藝術課程、經營書店與出版品、舉辦展覽並提供相關協助,領域包括藝術、建築、劇場、舞蹈、音樂等。
■洪譽豪,創作主題專注於新媒體情境中之虛擬與現實表現於地理誌圖像,緣自自身住所的生命經驗,藉長期觀察台北市萬華區的各種市井映像,在常民空間投注社會認知與群體流動的凝視經驗,進而以空拍攝影錄像、3D掃描及虛擬實境VR製作,使個人在時間上的探知,感受在地社群網絡不同維度的「場所感」。
■進駐機構:台北慕尼黑交流計畫Dept. of Art and Culture, City of Munich + Apartment of Art, Munich + Goethe- Institute Taipei, Germany
■台北慕尼黑交流計畫為台北藝術進駐(Arts-in-Residence Taipei)、慕尼黑市文化局(Dept. of Art and Culture, City of Munich)、慕尼黑藝術公寓(Apartment of Art, Munich)、台北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 Taipei)四方合作的藝術家進駐交流計畫。由四方共同獎助藝術家駐村期間的相關費用與需求,包含生活津貼、住宿、工作室、個展空間與創作支援,主辦單位也將舉辦工作坊、座談等公開活動。
■簡翊洪,目前工作與生活往返於台北和宜蘭之間。獲2014台北美術獎優選、第一屆張光賓書畫獎。簡翊洪的創作以水墨媒材為主,其作品以簡單重複出現的全裸男性人物,以富於想像的幽默趣味勾勒出一個個情慾暗湧的中年與少年之愛。畫面構圖刻意近似或挪用傳統中國繪畫,以筆墨線條勾勒簡單的生活場景或誇張荒誕的場景,自我與情慾以一種精巧的姿態倘佯其中。簡翊洪以水墨輕重提按的技法,點到為止的隱然描繪,將自我情感的經驗溢注在男孩(自我投射)與叔叔(喜好的形象)的奇想劇場裡。
■進駐機構:泰國國際藝術大學 - 繪畫、雕塑、平面設計系Silpakorn University - Painting, Sculpture and Graphic Arts(PSG), Thailand
泰國國際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是泰國知名的國際大學以教育為基礎,提供國際藝術家與本校師生合作之機會。泰國國際藝術大學 -繪畫、雕塑、平面設計系(Silpakorn University - Painting, Sculpture and Graphic Arts(PSG), Thailand)組織了各種活動,如藝術工作坊、與其他機構的聯合研究、學生和國內/國際藝術家 的年度展覽等。
■微聚●展覽/2024.6.15 (六)-8.11 (日) 11:00-18:00 周一休館,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40號展間、邊境小屋
■周靈芝創作工作室
已從事創作多年的藝術家,曾積極參與在公共藝術、社區進駐和生態地景等大型創作計畫中。創作類型包含影像、裝置、互動、書寫和生活工藝。曾和寶藏巖居民共創生態農園,並藉由陶土或布料為媒材,邀請民眾體驗和互動。目前以陶藝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進駐在寶藏巖的微型群聚,並以陶瓷結合空間的方式進行裝置創作。*特別感謝:廖珮妤、賴穩伊出借部份作品參與展出,以及微聚單位不歸鹿協力展場木工製作。
■其他的事 Other Stuff
「工作之餘那些其他的事,好像都不是正經事,但都是喜歡的事,應該就是那些草葉、編織和工藝的事吧!」
其他的事是創作者鄭堯隆的工作室,主要以編織工藝為創作主軸,以貼近生活的小事和植物為靈感,創作那些在生活中也許可有可無,但增添些許美好風情的各種物件。
這個地方的環境和人文累積了豐富的內涵,彷彿是一個萬花筒,擁有多彩多姿的元素。每個人以不同的身份與觀點看待這個藝術村,無論是藝術家、遊客、觀眾或是居民,都能從中發現獨特的風景。
今年夏天,藝術村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臺灣藝術家出訪駐村的分享會暨工作坊、國際駐村藝術家聯展以及工作室開放等。這些活動讓參與者有機會深入了解駐村計畫的運作和內容,並促進文化交流。並邀請寶藏巖微型群聚-周靈芝創作工作室與其他的事於40號展間以及邊境小屋作展覽。
本次特別邀請了歷年出訪的三位臺灣藝術家分享在三個不同國家和機構的難忘駐村經驗,讓大家有機會一睹這些藝術家在國際舞台上的獨特經歷。這些經驗不僅為當地帶來新的視角,也為參與者提供了更多與不同文化交流的機會。
■李承亮,早期和朋友合作「復興漢工作室」,共同創作以無厘頭的姿態衝撞藝術創造的可能性;2013年開始在台南工作,創作媒材不限定,將手工融合在概念裡,發展工藝和藝術合作的形態,對應物件造型與環境空間,關注生活的當下而為生活狀況尋找註解。
■進駐機構:日本BankART1929
BankART1929 成立於 2004 。以活化歷史建築 的方式在橫濱市發展當代文化與藝術。每年執行許多企劃,包含工作室空間的營運、策劃並舉辦藝術課程、經營書店與出版品、舉辦展覽並提供相關協助,領域包括藝術、建築、劇場、舞蹈、音樂等。
■洪譽豪,創作主題專注於新媒體情境中之虛擬與現實表現於地理誌圖像,緣自自身住所的生命經驗,藉長期觀察台北市萬華區的各種市井映像,在常民空間投注社會認知與群體流動的凝視經驗,進而以空拍攝影錄像、3D掃描及虛擬實境VR製作,使個人在時間上的探知,感受在地社群網絡不同維度的「場所感」。
■進駐機構:台北慕尼黑交流計畫Dept. of Art and Culture, City of Munich + Apartment of Art, Munich + Goethe- Institute Taipei, Germany
■台北慕尼黑交流計畫為台北藝術進駐(Arts-in-Residence Taipei)、慕尼黑市文化局(Dept. of Art and Culture, City of Munich)、慕尼黑藝術公寓(Apartment of Art, Munich)、台北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 Taipei)四方合作的藝術家進駐交流計畫。由四方共同獎助藝術家駐村期間的相關費用與需求,包含生活津貼、住宿、工作室、個展空間與創作支援,主辦單位也將舉辦工作坊、座談等公開活動。
■簡翊洪,目前工作與生活往返於台北和宜蘭之間。獲2014台北美術獎優選、第一屆張光賓書畫獎。簡翊洪的創作以水墨媒材為主,其作品以簡單重複出現的全裸男性人物,以富於想像的幽默趣味勾勒出一個個情慾暗湧的中年與少年之愛。畫面構圖刻意近似或挪用傳統中國繪畫,以筆墨線條勾勒簡單的生活場景或誇張荒誕的場景,自我與情慾以一種精巧的姿態倘佯其中。簡翊洪以水墨輕重提按的技法,點到為止的隱然描繪,將自我情感的經驗溢注在男孩(自我投射)與叔叔(喜好的形象)的奇想劇場裡。
■進駐機構:泰國國際藝術大學 - 繪畫、雕塑、平面設計系Silpakorn University - Painting, Sculpture and Graphic Arts(PSG), Thailand
泰國國際藝術大學(Silpakorn University)是泰國知名的國際大學以教育為基礎,提供國際藝術家與本校師生合作之機會。泰國國際藝術大學 -繪畫、雕塑、平面設計系(Silpakorn University - Painting, Sculpture and Graphic Arts(PSG), Thailand)組織了各種活動,如藝術工作坊、與其他機構的聯合研究、學生和國內/國際藝術家 的年度展覽等。
■微聚●展覽/2024.6.15 (六)-8.11 (日) 11:00-18:00 周一休館, 台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40號展間、邊境小屋
■周靈芝創作工作室
已從事創作多年的藝術家,曾積極參與在公共藝術、社區進駐和生態地景等大型創作計畫中。創作類型包含影像、裝置、互動、書寫和生活工藝。曾和寶藏巖居民共創生態農園,並藉由陶土或布料為媒材,邀請民眾體驗和互動。目前以陶藝為主要的發展方向,進駐在寶藏巖的微型群聚,並以陶瓷結合空間的方式進行裝置創作。*特別感謝:廖珮妤、賴穩伊出借部份作品參與展出,以及微聚單位不歸鹿協力展場木工製作。
■其他的事 Other Stuff
「工作之餘那些其他的事,好像都不是正經事,但都是喜歡的事,應該就是那些草葉、編織和工藝的事吧!」
其他的事是創作者鄭堯隆的工作室,主要以編織工藝為創作主軸,以貼近生活的小事和植物為靈感,創作那些在生活中也許可有可無,但增添些許美好風情的各種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