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教消息

:::

禁書時代:言論的囚籠與創作的鎖鍊

home_journalist_blog7
禁書之所以為「禁」,從來不只是書籍本身,更是禁錮思想與言論的自由。

戰後初期,臺灣人民歷經數十年的思想與言論管制。當權者建立繁複的情治網絡,動員無數政府單位,利用查禁制度決定一本書的命運。
表面上是為了禁止「有毒思想」的傳播,防止人心動盪,實際上是為了方便控制人民,以鞏固政權的穩定。
查禁制度所影響的,不只是已經出版的書籍,也讓作家下筆時必須字字「斟酌」。有些人因自我檢閱後,選擇將完成的作品深鎖不願面世;更多人因無法揣測言論的紅線,懼於誤觸雷區,甚至在提筆前便選擇沉默。

在威權統治下,各種異議之聲看似被消音,人民的自由受壓抑。然而,再極權的統治,也無法禁錮自由的思想。在戒嚴的暗夜中,人民的聲音依然低語流傳,在牢籠與警棍之間伺機而動。
本次展覽希望引領大眾共感一字定生死的肅殺時代,在回望過去的同時,能夠體認今日自由民主的可貴價值。

-
地點: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二樓南翼(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4號)
時間:2025/02/21 10:00 ~ 2025/08/17 17:00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