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教消息

:::

自然藝想

home_journalist_blog7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博物館聯合策劃《自然藝想》特展,攜手專門製作模型的臺灣原型師,一同搭上公仔模型蒐集風氣,展出逾40件栩栩如生的生物標本及模型,引領觀眾探索人類如何透過「觀察、測量、建模」理解複雜的自然,感受科學的縝密與藝術的創意,4月16日起於第三特展室登場。

★特展透過標本與模型的錯置,突顯「蒐藏」的深度與廣度、「科學研究」的意義與價值,並藉由展示呈現在大眾眼前,引領觀眾多元思考,進而實踐共學,體現博物館作為知識轉譯與公共溝通平台的重要角色。

★展出8隻珍貴鬼鼠(Bandicota indica)標本,由日本教授青木文一郎在1934-1935年間採集製成。這批近百年的棍棒標本不僅展現早期標本製作技術,也見證臺灣百年生態環境的變遷,深具意義。

★現場展出多件原型師打造的恐龍模型,例如:禽龍、亞伯達角龍、厚頭龍等,以及館藏的奇異帝龍、五彩冠龍。展場還有夢工廠公仔工作室提供的1比20的暴龍頭部模型製作流程,帶觀眾了解模型從「平面圖像」轉化成「立體結構」的關鍵歷程。

-
活動時間:2025/04/16 ~ 2026/03/01
定時解說場次:10:00, 13:00
活動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人類文化廳/1F/第三特展室
  •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文件為 ODF 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 相關連結 ) 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 ※下載全文電子檔時,請尊重智慧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