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欣賞_文學藝術

:::

關於一隻鳥的歷史


創作理念

從大二結束的那個暑假開始,我到台灣博物館學習製作鳥類標本。上個月底,一批標本從實驗室被送走,入庫典藏,其中包含了我從第一隻開始製作的所有標本,我當下覺得自己應該寫些什麼作為道別。


鑑賞文章

這是一篇言之有物,不矯情,不造作的好散文,自然清新,淡泊雋永,散發著人類對自然萬物的探索本性,含蓄而謙遜地由一隻鳥類的標本及其標本籤述說生命的存亡意義。文章的主軸是製作鳥類標本的流程及幾個細節的說明,在小小一方的實驗室空間中,作者的思緒隨著掌中的死鳥展開零星的遐想,帶著詩意的自然博物探索之情,遐想著牠已然灰濛的雙眼所曾俯瞰的樹林,從為死鳥的羽毛清洗到標本製作填充的過程,哀而不傷地追憶牠的生命蹤跡,溫柔敦厚地賦予牠這小小身軀最終的形貌,讓牠就闔上眼皮,在歷史的時間流動中沈睡百年,而當牠的標本再現時,作者,即標本籤上的製作者或許也已亡故,留存的就是一個名字。如果標本是克服肉身死亡的保存手段,那麼姓名在身後被提起,或被想念,是否也是克服肉身死亡的一個方式。所以,篇題雖然是〈關於一隻鳥的歷史〉,但也是大哉問的生死探索,因而有弦外之音的餘韻。就文字技巧而言,平實通順,首尾也有呼應,但文氣稍弱,章法結構可再加強,有些引文成句不成段,可以考慮刪略或用自己的話語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