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理念:
1 前瞻性與時代性的教材:
現今時代裡,國際化交流非常普遍,尤其都市的孩子更有機會接收到社會資源中大小美術館、音樂廳,各式各樣的藝文訊息和活動。生活中接觸東、西方藝術活動的機會很多,這次主題「小小三樂師」設計,便是藉由學校藝術與人文課程,指導兒童對西方文化有所認識,對藝術與人文走入生活的理想更加容易推廣。
2. 設計深入淺出的「鑑賞教學」:
為了破除過去傳統以技術導向為主的舊式美勞與音樂教學,本課程加強了「鑑賞教學」的比重,由淺到深,培養學生藝術知能,自然的引導學生使其藝術鑑賞能力有所提升,最後喜歡
藝術並主動參與藝術活動。
3. 資訊融入教學並結合學生資訊能力的應用:
過去老師為了教學需要,常需自製各式圖卡、幻燈片,不但費時費力,日子久後整理資料多而雜、保存不易,教與學過程中透過網路系統與科技應用,老師與學生在教學準備、資料整
理、教學成效皆事半功倍。本次課程應用如下:
(1)老師簡報教學軟體製作
(2)學生資料收集應用—上網查資料
(3)學習單設計
4. 合作學習,增強人際互動:
學習活動中除了個人創作外,包含合作討論與分享、小組合作表演等,增強人際互動學習。
單元一:大開眼界
1.透過欣賞的方式對西方文化中西洋樂器與視覺藝術作品有初步的基本認識。
2.能以直笛正確吹奏及演唱含有「#F」音的歌曲「河水」曲調。
3.能透過認識樂器外觀、材質與演奏方式,將西洋樂器做分類。
4.認識「畢卡索」!並學習運用各種方式收集有關資料。
單元二:鑑賞高手
1.從欣賞畢卡索作品中瞭解「立體派」的特色與表現方式。
2.欣賞與討論畢卡索「竇拉‧瑪爾的畫像」,並作觀察紀錄。
3.能以二部合奏及合唱的方式演奏歌曲「河水」。
4.認識樂曲中的強弱記號,並能正確的運用。
單元三:美不勝收
1. 畢卡索資料收集並閱讀與分享。
2. 仔細觀察並記錄立體派人物畫的五官表現,以做為日後創作時參考應用。
3. 正確演奏及演唱歌曲「風鈴草」曲調。
4. 認識樂器的原文名稱、基本構造、音色及演奏方式。
5. 熟練運用蠟筆與水彩。
單元四:我們的三樂師
1. 仔細欣賞與討論畢卡索「三樂師」作品,並作觀察紀錄。
2. 運用「立體派」的方式,進行「我們的三樂師」創作構圖與蠟筆和水彩彩繪創作。
3. 能從作品交流欣賞中,提升鑑賞能力並學會贊美別人。
4. 能以不同的樂器組合做音樂表演。
5. 能以二部合奏及合唱的方式演奏歌曲「風鈴草」。
6. 認識國際級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