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經驗,是由家庭到學校,再從學校到社區,透過對環境的探索與觀察,建構出自己對生活環境的認知,累積其視野與經驗,逐漸認識自己所居住家鄉的樣貌,進而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更深一層的認同感。利嘉部落的孩子們從小在部落長大,也在利嘉國小就學,每天上下學會經過的步道兩旁,有描繪著部落文化精神、傳統神話故事與歲時祭儀內容的彩繪壁畫;雖然孩子們每天上下學會經過,卻因為缺乏對部落文化的瞭解,而無法感受其所傳承的文化美。為了讓我們利嘉三年級的學生,能了解這部落即將開始的大事,也為了讓他們能對部落產生情感連結,透過有計劃的引導與學習的,如尋求部落耆老協助導覽;透過實地勘察,對具有地方特色的目標進行介紹;運用教學策略,讓學生透過蒐集資料、實地勘查、合作學習、討論與分享,循序漸進的帶著部落的孩子走讀部落、認識部落、了解部落,進而貼近部落。
本單元課程以設計「自己獨特的巴拉冠」為主題,將部落即將興建的傳統建築巴拉冠議題,融入課程活動當中。首先,「走讀部落」:透過村長的彩繪牆導覽、部落的巡禮介紹,認識自己生長、就讀的部落樣貌及文化歷史,並透過社區探訪學習單,來描繪出自己所見的部落地圖。「認識部落」:以「為什麼要興建新的巴拉冠」為主題,讓學生透過訪問耆老,來了解部落即將興建巴拉冠的原由。「了解部落」:邀請社區家長介紹茅草梳理的傳統工法,並指導學生梳理茅草,以增進學生對於自身文化脈絡的認同感,增進部落發展的關心。「貼近部落」:巡禮部落、訪談部落耆老、茅草梳理體驗活動,旨在教導學生了解卑南族傳統建築「巴拉冠」原來設置的意義,建築材料及方式之後,以及社區再建造的緣由後,再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想像,描繪出自己設計心目中的巴拉冠,並賦予它新的意義,最後再與大家分享自己的創作理念。
1.(藝-E-A1)學生能透過參與藝術活動, 來探索生活中存在的美感。(1-Ⅱ-6、視E-Ⅱ-1)
2.(藝-E-B3) 學生能善用多元感官, 來察覺感知藝術與生活的關聯,以豐富自身的美感經驗。(1-Ⅱ-2、視A-Ⅱ-1)
3. (社-E-B3)學生能體驗生活中自然、族群與文化之美,欣賞多元豐富的環境與文化內涵。(2a-Ⅱ-2、2b-Ⅱ-2)
本單元的課程內容設計,一開始就是想要讓孩子們對於自己,每天上下學都會看到的部落彩...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