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就在身邊,多元且獨特,只要用心體會與觀察,就能感受生活週遭的多元文化之美~
台灣是多元族群共融的移民社會,隨著科技與全球化的的腳步下,新住民家庭的多元的文化已是學生所處的生活周遭,隨處可觀察到的景象。2000 年推動新南向政策,新住民語文也於 108 學年度正式納入新課綱的正式課程。隨之而來的新住民文化亦為校園之中常見的文化之一,新住民子女亦是班級學生一部份。
本教案以新住民美學為出發、學生生活美感為主軸,並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的「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為理念。藉由「ARTS」教學模組,進行教學實施,透過與生活美感的對話,專注學生創意實作,以提升多元美感教學與學習效益。藉由「ARTS」(Awareness 覺察,Reaction 回應,Technique 實踐,Share 分享)教學模組,進行教學發展的回饋與循環滾動修正,透過與學生生活中的覺察,省思教學流程並專注學生美感學習,以提升教學與多元美感學習效益。
本教案以越南和台灣文化美學為美感觀察出發,設計三個活動主軸分別為「藝起~玩樂趣」、「藝起~食農趣」、「藝起~玩轉大世界」,以二國的喜餅、食農、及中秋節提燈文化為美學課程的主題發想。
藝起~玩樂趣~
透過越南與台灣喜餅文化包裝的美學鑑賞開始。藉由學生生活及課程中的覺察,發現生活與美感的連結,融合為當代藝術作品,並呈現於生活環境之中。
藝起~食農趣~
由越南的農業探究開始。孩子能覺察台灣與越南的農耕特色後,藉由實地的農地踏查,更加認識他的家庭文化組、家鄉、學校及生活環境,更希望透過行動在產出美的定義後,實際運用在生活當中。透過學校實施長達十四年的食農教育,體察大地之美,並將美的感受運用於藝術之中。
憶起~玩轉大世界
藉由認識越南藝術家及越南歷史,連結歐洲藝術家作品。以學生為主體,期望孩子在多元的教學情境裡,除了與生活環境產生連結,也帶領學生留意新住民文化與在地社區文化結合以藝術途徑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們能以直覺式的感受美感的存在,進而發揮自己的創意,演繹在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美感,並加深對文化的理解與關係。
1.鑑賞多元族群的美學。
2.能認識越南與歐洲藝術家,並欣賞其作品。
3.學生能覺察族群間美學的差異,思考並創作藝術作品。
4.學生能參與文化展演活動,並表達設計與創作理念。
5.學生能透過不同族群的藝術鑑賞與創作,了解不同文化也會有相同的美學概念與生活美學,並懂得欣賞與尊重。
【簡單是美.生活更美】
簡單的美、普通的美就是屬於生活中的美。孩子從他周邊... 會員專屬內容,請登入會員